雖然感光元件的技術已經很接近底片了,但畢竟只是接近,
要等同於底片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
底片在暗部細節的表現,底片的寬容度,底片的fu...
都是讓人不斷沉迷下去的原因!!
真正接觸底片機不過短短一年的時間,
這一年,摸過許多經典隨身底片機,
提到經典,當然不能漏掉Leica CM,
我曾經短暫地擁有了幾個月的時間,
CM的感覺真的沒話說,可以說是隨身機界的王者,這是我的第一台Leica,
但是略為龐大的機身,還有容易跑掉的AF旋鈕,
讓我不得不將它拿去換現金,最後留下一台GR1在身邊,
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,只因為它符合我的需求!!
另一方面,我也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讓我的單眼系統繼續進化下去,
現在是L變焦鏡,接下來應該要演化到L定焦鏡群,
最終,還是會往M系統發展,照這樣下去,遲早被球球逐出家門,
算一算手上的配備,變賣之後只要再貼上一點點錢就可以湊到Leica M6一機一鏡了,
於是心一狠,上網把東西賣一賣,然後就開始到處尋找,
經過幾個禮拜的時間,終於讓我湊齊了!!
沒錯,就是他,Leica M6 .85 TTL,
本來是鎖定在.85 non-TTL的,但是這一台的價錢相較之下實在是太合理了,
甚至比一些non-TTL的開價還便宜,於是我就把他給娶回家了!!
剛拿到機身的時候,眼淚差點流出來...太有質感了!!
整個拿起來就像拿著一個鐵塊,重心很沉,但是不會讓你覺得很重,
除了快門旋鈕,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玩,它就是這麼的實在!!
捲片撥桿的造型雖然沒有MP那麼迷人,但是撥動它那種滑順的感覺,
我想應該有不少人因為這一根而著迷吧!!
按下快門,機身內的布簾幾乎沒有震動感,
在戶外,被攝者幾乎聽不到它的聲音,
所以不用怕會把貓嚇跑,也不用怕偷拍被抓到了!!
鏡頭是在ebay上面找到的 summicron 50 f/2.0 現行版,有內建遮光罩,
後來發現標的價格有點貴到,但是這顆的狀況幾乎全新...
多少可以安慰一下自己!!
當時收到鏡頭的時候真的嚇了一大跳,沒想到這麼的小顆!!
可能看單眼的鏡頭看習慣了,這一顆大概就跟當初看到Canon 50/1.8的感覺差不多吧,
我是指外觀啦,拍出來的效果當然是好上一大截囉!!
因為習慣將相機丟在一般的包包帶出去,所以又上網買了一個皮套給它穿,
這個套套看起來有點年紀了,據說是當年M6專用的,
要拍的時候把前半部翻下來就可以了,很方便!!
保護鏡頭的地方是硬的,所以可以很放心的把他丟在包包裡面,也不用怕鏡頭被折斷!!
不過缺點是他的背帶太長了,大概身高200公分的人來用比較剛好!!
後來又找到這個Leica原廠保護鏡,Leitz做的,應該也是有點年紀了吧,
狀況看起來還不錯,鍍膜完整,也沒有刮痕,
但是裝上他之後,再裝上鏡頭的前蓋,整個有點過長,
放進去皮套之後,會有點頂到,有點擔心皮套的保護力會因此而下降~~
收集完這些東西之後,我的Leica M6 + Summicron 50 f/2.0 總算合體完成~~
以前在網路上看M6的照片的時候,最讓我著迷的就是他的底片室,以及它裝底片的方式,
擁有他之後,最讓我困擾的也是這個部分,我記得第一捲底片裝了10幾分鐘才完成,
到目前為止只拍過三捲,已經可以在5分鐘左右裝完底片了,但是還是不夠快耶,
如果要拿去拍婚禮,5分鐘大概都已經丟完扇子,潑完水,開車走人了吧!!
嗯,這部分還要好好的練習一下!!
最後貼上幾張練習照,純粹是練習操作的時候拍的,
還沒有抓到該有的感覺,也沒有該有的Leica味,
加減看看囉~~~
4 意見:
我的媽壓,
Leica M6!
太黯然太銷魂了~
誰說沒有萊卡味,那幾張超有萊卡味的啦!
恭喜恭喜~
M6聽說快門聲很好聽
好像M8>>M8.2也有朝M6的快門聲進步
上次現場聽過之後真的是有夠安靜的啦!
我也很想找一台隨身機來Snap用^^
下次可以試試看 Fujifilm Natura 1600增感到3200試試看~ 搞不好快門可以再提升^^(不過有點小貴就是了)
我目前手邊的隨身機,底片的有 Ricoh GR1和LOMO系列,數位的是Ricoh GRD,這也是我僅存的數位相機,看你有想要試哪一台,可以找我對你放毒~~~
這陣子一直猛看隨身機
從
grd2...dp1...natura classic
fm3a(這就不太小了)
lomo
holga
contax G...(超多選擇的= =)
可能目前算起來應該還是grd2 還有 gr1v比較划算吧 :D
不過那可能得等我買了D700之後才會考慮啦~ 到時再給你毒一下 XD
張貼留言